查古籍
宋代药学家。里居未详。政和(1111-1117年)间任通直郎。于本草学尤有研究,尤重视药性之研究。历十余年,采拾众善,诊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谓:“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医者必识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不可真伪相乱,新陈相错。撰《本草衍义》二十卷(1116年)。中李时珍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尊倍之。”又指出:“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是其误也。”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宋代药学家。里居未详。政和(1111-1117年)间任通直郎。于本草学尤有研究,尤重视药性之研究。历十余年,采拾众善,诊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谓:“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医者必识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不可真伪相乱,新陈相错。撰《本草衍义》二十卷(1116年)。中李时珍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尊倍之。”又指出:“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是其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