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
①小儿泄泻,迁延不愈,不能禁约。出《幼科全书》。症见泄泻不禁,完谷不化,面(白光)神疲,四肢不温,口淡食少等。多因久泻不止或误用攻下,脾胃受伤,中气下陷所致。治宜升提中气,用补中益气汤。针灸取足三里、内关、天枢等穴。
②久泻致脱肛。《幼科证治准绳》:“小儿泄利甚青黄,久患时多转滑肠,下部脱肛频冷咽,朝朝焦瘦渐羸尪。”治宜益气固肠,升提敛气,用补中益气汤、诃子散。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病证名。
①小儿泄泻,迁延不愈,不能禁约。出《幼科全书》。症见泄泻不禁,完谷不化,面(白光)神疲,四肢不温,口淡食少等。多因久泻不止或误用攻下,脾胃受伤,中气下陷所致。治宜升提中气,用补中益气汤。针灸取足三里、内关、天枢等穴。
②久泻致脱肛。《幼科证治准绳》:“小儿泄利甚青黄,久患时多转滑肠,下部脱肛频冷咽,朝朝焦瘦渐羸尪。”治宜益气固肠,升提敛气,用补中益气汤、诃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