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见《女科秘宝》:“多因女子体质虚弱,气血衰微,以致冲任不足,经来色灰黑,面青嗜卧,五心烦热,口苦舌干,头晕目眩,少腹作痛,治以调经丸(四物汤加三棱、莪术、良姜、大茴、小茴、槟榔、枳壳、延胡索、乌药)改作汤剂服。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病证名。见《女科秘宝》:“多因女子体质虚弱,气血衰微,以致冲任不足,经来色灰黑,面青嗜卧,五心烦热,口苦舌干,头晕目眩,少腹作痛,治以调经丸(四物汤加三棱、莪术、良姜、大茴、小茴、槟榔、枳壳、延胡索、乌药)改作汤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