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因汗出入水,或汗出当风,内结郁久,成热成黄,为黄汗身肿之证。《症因脉治》卷三:“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必致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又有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常见盗汗,汗出不凉,反发热,久久必甲错;生恶疮,身瞤瞤,胸中痛,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皆黄汗肿症也。”治用黄芪芍药桂酒汤、桂枝汤黄芪汤等方。参见身肿、水肿条。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病名。因汗出入水,或汗出当风,内结郁久,成热成黄,为黄汗身肿之证。《症因脉治》卷三:“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必致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又有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常见盗汗,汗出不凉,反发热,久久必甲错;生恶疮,身瞤瞤,胸中痛,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皆黄汗肿症也。”治用黄芪芍药桂酒汤、桂枝汤黄芪汤等方。参见身肿、水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