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多因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湿之邪伤及胞宫冲任,血受寒则凝,经血下行受阻,不通则痛,故症见经血色黯有块,血行涩滞不畅,下腹部冷痛或绞痛,得热则缓解。治宜温经祛湿,活血止痛。方用当归四逆汤、少腹逐瘀汤,或用益母草、干姜、胡椒,水煎服。虚寒者,症见经血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温热,治宜温经补虚,方用小营煎、当归建中汤等。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病证名。多因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湿之邪伤及胞宫冲任,血受寒则凝,经血下行受阻,不通则痛,故症见经血色黯有块,血行涩滞不畅,下腹部冷痛或绞痛,得热则缓解。治宜温经祛湿,活血止痛。方用当归四逆汤、少腹逐瘀汤,或用益母草、干姜、胡椒,水煎服。虚寒者,症见经血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温热,治宜温经补虚,方用小营煎、当归建中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