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条见南阳郦县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为菊味,此说甚怪。且菊生于浮土上,根深者不过尺,百花之中,此特浅露,水泉莫非深远而来,况菊根亦无香,其花当九月十月间,只三两旬中,焉得香入水也?若因花而香,其无花之月合如何也?殊不详。水自有甘、淡、咸、苦,焉知无有菊味者?尝官于永、耀间,沿干至洪门北山下古石渠中,泉水清澈。众官酌而饮。其味与惠山泉水等,亦微香。世皆未知之,烹茶尤相宜。由是知泉脉如此,非缘浮土上所生菊能变泉味。博识之士,宜细详之。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本条见南阳郦县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为菊味,此说甚怪。且菊生于浮土上,根深者不过尺,百花之中,此特浅露,水泉莫非深远而来,况菊根亦无香,其花当九月十月间,只三两旬中,焉得香入水也?若因花而香,其无花之月合如何也?殊不详。水自有甘、淡、咸、苦,焉知无有菊味者?尝官于永、耀间,沿干至洪门北山下古石渠中,泉水清澈。众官酌而饮。其味与惠山泉水等,亦微香。世皆未知之,烹茶尤相宜。由是知泉脉如此,非缘浮土上所生菊能变泉味。博识之士,宜细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