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指肺肾两脏并见虚证。肺肾为母子关系,二脏病理相互影响,一脏虚弱可导致另一脏不足。有肺肾阴虚和肺气虚、肾阳虚之别。肺肾阴虚以咳嗽,盗汗潮热,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为主症,治宜滋阴降火;肺气虚、肾阳虚以咳嗽气短,畏寒肢冷,自汗,阳萎,或见浮肿为主症,治宜温补肺肾。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病证名。指肺肾两脏并见虚证。肺肾为母子关系,二脏病理相互影响,一脏虚弱可导致另一脏不足。有肺肾阴虚和肺气虚、肾阳虚之别。肺肾阴虚以咳嗽,盗汗潮热,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为主症,治宜滋阴降火;肺气虚、肾阳虚以咳嗽气短,畏寒肢冷,自汗,阳萎,或见浮肿为主症,治宜温补肺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