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五积之一。证见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皮寒时痛时痒等。《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秋差夏利,主皮中时痛,如虱喙之状,甚者如针刺,时痒,其色白。”《证治准绳·杂病》治用大七气汤加桑白皮、半夏、杏仁,兼吞息奔丸。参息奔条。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病名。五积之一。证见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皮寒时痛时痒等。《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秋差夏利,主皮中时痛,如虱喙之状,甚者如针刺,时痒,其色白。”《证治准绳·杂病》治用大七气汤加桑白皮、半夏、杏仁,兼吞息奔丸。参息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