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痈疮生于兜腮部位者。亦名兜腮喉痈。该病多因痰火邪毒上炎,致使兜腮疮痈而发。症见腮下肿甚,疼痛连及咽喉,牙关开合不利,饮食吞咽受累。《增删喉科心法》有:“此症生于两腮肌肉不着骨之处。高肿红色焮痛,连及咽喉,初起寒热往来。”治宜解毒,消肿,止痛。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物可选用穿山甲、当归尾、皂角刺、川芎、白芷、升麻、红花、乳香等。待脓熟后以刀针刺破排脓。若成漏管者,应加人参、茯苓等药内托之。余可参见喉痈条。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病名。指痈疮生于兜腮部位者。亦名兜腮喉痈。该病多因痰火邪毒上炎,致使兜腮疮痈而发。症见腮下肿甚,疼痛连及咽喉,牙关开合不利,饮食吞咽受累。《增删喉科心法》有:“此症生于两腮肌肉不着骨之处。高肿红色焮痛,连及咽喉,初起寒热往来。”治宜解毒,消肿,止痛。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物可选用穿山甲、当归尾、皂角刺、川芎、白芷、升麻、红花、乳香等。待脓熟后以刀针刺破排脓。若成漏管者,应加人参、茯苓等药内托之。余可参见喉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