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名。胆气虚怯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胆虚……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目巟)(目巟)。”又称胆气虚。《本草经疏》:“胆虚二证:易惊,属胆气虚;病后不得眠,属胆虚。”证见多疑虑,常叹息,不得眠,或口苦目黄,呕苦水等。治宜温胆补虚,选用十味温胆汤、定志丸等方。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重楼玉钥》(公元 1838 年)清.郑梅涧(枢扶)撰。四卷。一、二卷论喉病的证冶方药,三、四卷论喉病的针法。
证名。胆气虚怯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胆虚……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目巟)(目巟)。”又称胆气虚。《本草经疏》:“胆虚二证:易惊,属胆气虚;病后不得眠,属胆虚。”证见多疑虑,常叹息,不得眠,或口苦目黄,呕苦水等。治宜温胆补虚,选用十味温胆汤、定志丸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