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585-约1670年)明末清初医生。字凤雏,号香梦书生。歙县(今属安徽)人,寄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少攻举子业,因母亲及妻女相继病死,伤痛之余,乃发家藏医书一千七百九十余卷,昼夜诵读,遂通医术而悬壶业医。行医二十余年,著述甚富,有《灵素微言》、《脉覆》、《伤寒答问》、《医贯别裁》、《医人传》、《慈幼筏》、《种嗣玄机》等七种。唯《慈幼筏》得门人成聘梓行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别名《慈幼秘书》、《慈幼新书》。此书采先贤翟良《类编释意》及《吴氏痘科秘本》之要,及其祖藏之医方,凡胎产痘疹、惊痫寒热,以及耳目喉齿、疮疖疥癣均有涉及,有补于后世习儿科医者。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1585-约1670年)明末清初医生。字凤雏,号香梦书生。歙县(今属安徽)人,寄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少攻举子业,因母亲及妻女相继病死,伤痛之余,乃发家藏医书一千七百九十余卷,昼夜诵读,遂通医术而悬壶业医。行医二十余年,著述甚富,有《灵素微言》、《脉覆》、《伤寒答问》、《医贯别裁》、《医人传》、《慈幼筏》、《种嗣玄机》等七种。唯《慈幼筏》得门人成聘梓行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别名《慈幼秘书》、《慈幼新书》。此书采先贤翟良《类编释意》及《吴氏痘科秘本》之要,及其祖藏之医方,凡胎产痘疹、惊痫寒热,以及耳目喉齿、疮疖疥癣均有涉及,有补于后世习儿科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