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蒙筌》 蕨

    作者: 陈嘉谟

    味甘,气寒。性滑利。无毒。深谷多生,在处俱有。如足之蹶,故以蕨名。三月采收,作茹可食。寒能去暴热,甘以利小便。气壅经络者旋驱,毒延筋骨者易去。但衰阳事落发,仍痿脚膝昏眸。切勿过餐,甚非良物。挖造粉,堪以代粮,虽免啼饥,不通生肉。

    留年久,能治脱肛,研细敷之,即时收涩。 薇较蕨差大。味略,苦有芒。亦润大肠调中,尤消浮肿利水。夷齐日采,久食不饥。武王诚之。不食而死。

    (谟)按∶《搜神记》曰∶郗鉴镇丹徒,二月出猎,甲士折一枚食之,觉心中淡淡成疾。

    后吐一小蛇,悬屋前渐干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今山间人多用作茹,或以醋淹食之,亦不可不鉴此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