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词典》c~d 长

    ㈠(cháng,音常)

    ①长久。《素问·至真要大论》:“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②长度。《灵枢·骨度》:“人长七尺五寸者。”

    ③形容两端之间的距离大。《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招揭长竿末梢。”

    ④通“常”。《灵枢·四时气》:“长太息。”

    ⑤脉象名。脉的搏动超过本位,首尾端直,如循长竿。《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⑥长处,擅长。《张氏医通·凡例》:“历代名医,选艺各有所长。”

    ㈡(zhǎng,音掌)

    ①生长,增长。《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②养育。《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

    ③首位,首要。《素问·风论》:“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④年高。《素问·示从容论》:“夫年长则求之于府,年少则求之于经。”

    ⑤指夏令长养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⑶(zhàng,音帐)多余,剩余。《本草纲目·序》:“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罗浮山人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