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苦,气温。有小毒。川谷甚多,远近俱有。茎紫花白,一二尺长。密开花盈旧枝茎,如紫梢作穗;未出叶采嫩苞蕊,向晴日曝干。花落叶生,不堪用也。得之煮醋数沸,洒出渍水一宵。复曝干收,才免毒害。反甘草,使决明。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令人虚损,久服不宜。汁渍线丝,系痔易落。 根采尤毒,乃名蜀桑。捣烂堪毒鱼,研末能敷疥。
(谟)按∶芫花泻湿利水为要。夫水者,脾、胃、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膝。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关、尺之殊,诊有浮、中、沉之异。必当审其病在何经何脏,乃可用之。倘若误投,为害非浅。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味辛、苦,气温。有小毒。川谷甚多,远近俱有。茎紫花白,一二尺长。密开花盈旧枝茎,如紫梢作穗;未出叶采嫩苞蕊,向晴日曝干。花落叶生,不堪用也。得之煮醋数沸,洒出渍水一宵。复曝干收,才免毒害。反甘草,使决明。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令人虚损,久服不宜。汁渍线丝,系痔易落。 根采尤毒,乃名蜀桑。捣烂堪毒鱼,研末能敷疥。
(谟)按∶芫花泻湿利水为要。夫水者,脾、胃、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膝。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关、尺之殊,诊有浮、中、沉之异。必当审其病在何经何脏,乃可用之。倘若误投,为害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