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甘草、枳壳
甘草甘平,补脾益胃;枳壳苦辛微寒,理气调中。二者相伍,调补脾胃而无温燥之弊。常用于治疗火热目病的苦寒方中,以保护胃气。
(2)甘草、白芍药
甘草味甘,白芍药味酸。二者相合,为酸甘化阴典型配伍。其用有四。其一,和营舒筋,用于眼部筋脉拘挛者。其二,柔肝养阴,用于肝郁气滞及肝阳上亢目病。其三,养血缓急,用于血虚目痛。其四,制约之用,配在大剂祛风方中,以防辛散太过,助火伤阴之虞。
(3)甘草、滑石
即六一散。滑石甘淡性寒,利水而清热。甘草甘平,补脾益气,以防滑石质重体滑而伤正。二者相伍,湿热目病多用之。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1)甘草、枳壳
甘草甘平,补脾益胃;枳壳苦辛微寒,理气调中。二者相伍,调补脾胃而无温燥之弊。常用于治疗火热目病的苦寒方中,以保护胃气。
(2)甘草、白芍药
甘草味甘,白芍药味酸。二者相合,为酸甘化阴典型配伍。其用有四。其一,和营舒筋,用于眼部筋脉拘挛者。其二,柔肝养阴,用于肝郁气滞及肝阳上亢目病。其三,养血缓急,用于血虚目痛。其四,制约之用,配在大剂祛风方中,以防辛散太过,助火伤阴之虞。
(3)甘草、滑石
即六一散。滑石甘淡性寒,利水而清热。甘草甘平,补脾益气,以防滑石质重体滑而伤正。二者相伍,湿热目病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