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1)牛蒡子、天花粉
牛蒡子辛苦寒,散结消肿;花粉苦微甘寒,清热解毒。二者相伍,宜于目病热毒结聚,气血壅滞之证。眼睑化脓性感染,红肿而有结节者常用之;亦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2)牛蒡子、白芷
二者皆具散结消肿之功效。牛蒡子为疏清风热之品,与辛温之白芷相配,则发散之力强于清热之功,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性泪囊炎、眼眶蜂窝组织炎等病初起,红肿焮痛,伴恶寒发热者。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等病奇痒,睑结膜乳头或滤泡累累者亦常用之。
(3)牛蒡子、蝉蜕
二者皆具宣散透发之功,风热客于眼睑皮肤,显现丘疹、疱疹瘙痒者常用之,能祛风止痒,透泄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