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苦,气微寒。有小毒。江淮州郡多,村墟陌路有。苗叶类菊,又若野狼牙。高二三尺茎圆,抽四五穗花紫。(春开细碎紫色,秋复再花。)穗较鞭鞘不异,故以马鞭为名。
主下部 疮并金疮积血作疼,研末敷妙;(曾治杨梅疮,用此煎汤,先熏后洗,汤气才到便觉爽快,候温洗之,痛肿随减。)通女人月水及血气成症结瘕,生捣煎良。(醇酒煎服。)去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痧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疰虫,消五种痞块。
(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十六卷。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案》、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味甘、苦,气微寒。有小毒。江淮州郡多,村墟陌路有。苗叶类菊,又若野狼牙。高二三尺茎圆,抽四五穗花紫。(春开细碎紫色,秋复再花。)穗较鞭鞘不异,故以马鞭为名。
主下部 疮并金疮积血作疼,研末敷妙;(曾治杨梅疮,用此煎汤,先熏后洗,汤气才到便觉爽快,候温洗之,痛肿随减。)通女人月水及血气成症结瘕,生捣煎良。(醇酒煎服。)去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痧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疰虫,消五种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