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凉膈连翘硝黄栀,芩连甘草薄荷施。
热极眵睛[1]烦燥渴,泻火通腑功效奇。
【组成】连翘10g,大黄10g,黄连10g,薄荷3g,栀子10g,甘草3g,黄芩10g。朴硝10g(药液冲服)。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通腑。
【应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伪膜性结膜炎等病热毒炽盛者;亦可用于化脓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病属同型者。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凉膈连翘硝黄栀,芩连甘草薄荷施。
热极眵睛[1]烦燥渴,泻火通腑功效奇。
【组成】连翘10g,大黄10g,黄连10g,薄荷3g,栀子10g,甘草3g,黄芩10g。朴硝10g(药液冲服)。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通腑。
【应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伪膜性结膜炎等病热毒炽盛者;亦可用于化脓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病属同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