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原著方中麻茸30g或60g,蔓荆子30g,藁本30g,北辛15g或30g(叶要去净),老姜500g或240g(连皮捣碎)。剂量偏大,录此仅供临床参考。
[2]原著方中羌活30g,北云风30g,白芷梢60g,川芎30g。剂量偏大,录此仅供临床参考。
[3]《审视瑶函》、《医宗金鉴》等书中载羌活、防风各75g。
[4]录自《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81;1(2):10
[5]天仙子:苦辛温,有毒,除邪逐风(《本草纲目》)。为莨菪子类药物,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及腺体分泌。
[6]风牵喎僻:即口眼喎斜,相当于面瘫。
[7]四物: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川芎)。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1]原著方中麻茸30g或60g,蔓荆子30g,藁本30g,北辛15g或30g(叶要去净),老姜500g或240g(连皮捣碎)。剂量偏大,录此仅供临床参考。
[2]原著方中羌活30g,北云风30g,白芷梢60g,川芎30g。剂量偏大,录此仅供临床参考。
[3]《审视瑶函》、《医宗金鉴》等书中载羌活、防风各75g。
[4]录自《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81;1(2):10
[5]天仙子:苦辛温,有毒,除邪逐风(《本草纲目》)。为莨菪子类药物,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及腺体分泌。
[6]风牵喎僻:即口眼喎斜,相当于面瘫。
[7]四物: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