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寒为六淫之一,“寒气通于肾”,寒为阴邪,寒性善收引,凝聚,如《素问·举痛论》曰:“寒则气收”,故对寒邪所致疾病的预报应以“寒—收—肾”的特点掌握其先兆的规律。寒为阴邪,阴主静,故寒邪的致病特点为收引、凝滞,即寒邪有沉静、向下、向内的特性,以及“泣而不行”,病位固定的特点,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因此,临床上凡是起病缓慢,病情深沉,收引凝聚的,即以“收”为特点的病证则应考虑寒病的潜在。具体以皮肤苍白,拘挛无汗为报标症。
内寒(寒从中生),是内体阳衰,阴寒偏盛的病证,则以阳虚阴盛为主要病机,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以恶寒,肢冷为征兆。此外,寒性沉沏清冷,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病水液,沉彻清冷皆属于寒”,故排泄物的清冷下趋,亦为内有寒病的预兆。可见寒邪为患的预报应以“收凝”为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