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发病年龄 四十到六十岁多见。
2.主诉 慢性腰痛或伴有臀部及下肢疼痛,或有其它不适。
3.病史 多因年老、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引起,与肾虚有关。
4.体检
(1)姿势 腰部生理前凸减轻或后凸,六十岁以后,多出现圆背畸形,身短臂长。
(2)运动 脊柱后伸活动障碍明显。
(3)软组织 一般无背肌紧张。
(4)压痛点 广泛深压痛。
(5)棘突顺列 少数病例可有棘突偏歪。
(6)特殊试验 多无明显阳性发现;
(7)神经学检查 多正常。
5.X线检查 可提示椎体骨质密度普遍降低,骨小粱减少、变粗,多个椎体呈双凹形改变,椎间隙增宽,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1.发病年龄 四十到六十岁多见。
2.主诉 慢性腰痛或伴有臀部及下肢疼痛,或有其它不适。
3.病史 多因年老、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引起,与肾虚有关。
4.体检
(1)姿势 腰部生理前凸减轻或后凸,六十岁以后,多出现圆背畸形,身短臂长。
(2)运动 脊柱后伸活动障碍明显。
(3)软组织 一般无背肌紧张。
(4)压痛点 广泛深压痛。
(5)棘突顺列 少数病例可有棘突偏歪。
(6)特殊试验 多无明显阳性发现;
(7)神经学检查 多正常。
5.X线检查 可提示椎体骨质密度普遍降低,骨小粱减少、变粗,多个椎体呈双凹形改变,椎间隙增宽,可发生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