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苦,气温。味浓于气,降也,阴中阳也。无毒出自外番,来从闽广。形如枯骨,苦口粘牙。凡欲用之,勿见火日。合丸散日际熏干,煎热汤临服投末。气劣气不足能补,气胀气窒塞能通。和胃气如神,行肝气最捷。散滞气于肺上膈,破结气于中下焦。驱九种心疼,逐积年冷气。药之佐使,亦各不同。破气使槟榔,和胃佐姜橘。止霍乱吐泻,呕逆翻胃;除痞癖症块,脐腹胀疼。安胎健脾,诛痈散毒。和黄连治暴痢,用火煨实大肠。辟瘟疫邪,御雾露瘴。易老云∶总调诸气之剂,不宜久服之。
(谟)按∶王海藏谓《本经》云∶主气劣气不足。《药性论》谓∶安胎健脾,是皆补也。
《衍义》谓∶泻胸腹窒塞,积年冷气。《日华子》谓∶除痞癖症块,是皆破也。易老总谓调气之剂,不言补,不言破,诸说不同何也?恐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泻药为佐则泻,故云然也。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味甘、苦,气温。味浓于气,降也,阴中阳也。无毒出自外番,来从闽广。形如枯骨,苦口粘牙。凡欲用之,勿见火日。合丸散日际熏干,煎热汤临服投末。气劣气不足能补,气胀气窒塞能通。和胃气如神,行肝气最捷。散滞气于肺上膈,破结气于中下焦。驱九种心疼,逐积年冷气。药之佐使,亦各不同。破气使槟榔,和胃佐姜橘。止霍乱吐泻,呕逆翻胃;除痞癖症块,脐腹胀疼。安胎健脾,诛痈散毒。和黄连治暴痢,用火煨实大肠。辟瘟疫邪,御雾露瘴。易老云∶总调诸气之剂,不宜久服之。
(谟)按∶王海藏谓《本经》云∶主气劣气不足。《药性论》谓∶安胎健脾,是皆补也。
《衍义》谓∶泻胸腹窒塞,积年冷气。《日华子》谓∶除痞癖症块,是皆破也。易老总谓调气之剂,不言补,不言破,诸说不同何也?恐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泻药为佐则泻,故云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