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脉不明不可乱用药,症不明不可轻用药。手法不明即药亦不能速效,故手法为治痧要着一曰。痧在肌表未发出者,以灯照之,隐隐肤间,且慢,若既发出,状如蚊咬,粒如麸。疏则累累,密则连片,更有发过一层复发两、三层者。法看头额及胸前两边,或腹一曰刮。痧在肤里发不出者,则用刮。若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肩臂弯,用铜钱或碗口蘸香油刮之。若在头额项后两肘臂膝腕,用棉纱线或苎麻绳蘸油戛见红紫血点起方止。
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痧既刮出,痛楚亦轻矣。
一曰刺。古言东南卑湿利用砭,以针刺放毒血,即砭道也。痧重者经铁器难解,放痧当用瓷锋作针,为妥善得法。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脉不明不可乱用药,症不明不可轻用药。手法不明即药亦不能速效,故手法为治痧要着一曰。痧在肌表未发出者,以灯照之,隐隐肤间,且慢,若既发出,状如蚊咬,粒如麸。疏则累累,密则连片,更有发过一层复发两、三层者。法看头额及胸前两边,或腹一曰刮。痧在肤里发不出者,则用刮。若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肩臂弯,用铜钱或碗口蘸香油刮之。若在头额项后两肘臂膝腕,用棉纱线或苎麻绳蘸油戛见红紫血点起方止。
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痧既刮出,痛楚亦轻矣。
一曰刺。古言东南卑湿利用砭,以针刺放毒血,即砭道也。痧重者经铁器难解,放痧当用瓷锋作针,为妥善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