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痧犯太阳则头痛发热。犯少阳则耳旁肿胀,寒热往来,犯阳明则面目如火,但热不寒。
犯太阴则腹痛。犯厥阴则小腹或胸胁痛。犯少阴则腰痛。以上皆身凉。犯肺则咳嗽痰喘微热,甚则鼻衄。犯心则心痛或心胀,头额冷汗如珠,而身或热或凉。犯膀胱则小便溺血、甚则身热。犯大肠则痢下脓血,重则呕吐身热。犯肝则沉重不能转侧,晡热内热,甚则吐血。犯三焦则热毒内攻,上则口渴,下则更结。
凡痧气壅阻发而为热,若误为外感传经热症而发汗温饮,虽慢痧迟缓,亦必变出头汗、发狂、谵语种种重症。不知外感之脉浮数而紧,热症之脉洪数有力,痧症之脉终有不同,或有可疑,须看痧筋有无辨之。
痧症身凉而内热者宜攻其里,表实者宜透其肌,用药随时活变,故不主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论至疵靥论,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论, 论后附方.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痧犯太阳则头痛发热。犯少阳则耳旁肿胀,寒热往来,犯阳明则面目如火,但热不寒。
犯太阴则腹痛。犯厥阴则小腹或胸胁痛。犯少阴则腰痛。以上皆身凉。犯肺则咳嗽痰喘微热,甚则鼻衄。犯心则心痛或心胀,头额冷汗如珠,而身或热或凉。犯膀胱则小便溺血、甚则身热。犯大肠则痢下脓血,重则呕吐身热。犯肝则沉重不能转侧,晡热内热,甚则吐血。犯三焦则热毒内攻,上则口渴,下则更结。
凡痧气壅阻发而为热,若误为外感传经热症而发汗温饮,虽慢痧迟缓,亦必变出头汗、发狂、谵语种种重症。不知外感之脉浮数而紧,热症之脉洪数有力,痧症之脉终有不同,或有可疑,须看痧筋有无辨之。
痧症身凉而内热者宜攻其里,表实者宜透其肌,用药随时活变,故不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