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连泻心汤

    《云岐子脉诀》:黄连泻心汤别名

    泻心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

    黄连 生地黄 知母各15克 黄芩60克 甘草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养阴泻火,治伤寒,太阳、少阳相合,伏阳上冲,变为狂病,脉紧。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用水230毫升煎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外科正宗》卷四:黄连泻心汤处方

    黄连 山栀 荆芥 黄芩 连翘 木通 薄荷 牛子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清心泻火。治大人、小儿心火妄动,结成重舌、木舌、紫舌,胀肿坚硬,语言不利。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伤寒大白》卷三:黄连泻心汤处方

    黄连、麦门冬、赤茯苓、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

    热病内伤不得卧。

    摘录《伤寒大白》卷三《外科真诠》卷上:黄连泻心汤处方

    人参1钱,黄连5分,熟地1两,白芍2钱,远志1钱,麦冬2钱,茯神2钱,银花5钱,公英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大补其水,内疏心火。主井疽。生于心窝中庭穴,属任脉经,由心经火毒而成,初如豆粒肿痛,渐增心躁如焚,肌热如火,乃心热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济心火也。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证治汇补》卷五:黄连泻心汤处方

    黄连5分,厚朴5分,干姜5分,甘草3分,人参1钱,半夏1钱,生姜1钱。

    功能主治

    痞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证治汇补》卷五《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黄连泻心汤处方

    姜黄连、甘草、生地、归尾、赤芍、木通、连翘、防风、荆芥。

    功能主治

    舌心疮。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证治汇补》卷四:黄连泻心汤处方

    大黄、黄芩、黄连、生地、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

    心热口苦。

    摘录《证治汇补》卷四《云歧子脉诀》:黄连泻心汤别名

    泻心汤

    处方

    黄连半两,生地黄半两,知母半两,黄芩1钱,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

    伤寒太阳、少阳相合,伏阳上冲,变为狂病。

    用法用量

    泻心汤(《杂病源流犀烛》)。

    摘录《云歧子脉诀》《证治要诀类方》卷一:黄连泻心汤处方

    大黄1两,黄连1两,甘草5钱。

    功能主治

    伤寒阳痞,时有热证者。

    用法用量

    原书用本方治上症,宜先用桔梗枳壳汤,后用本方。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医统》卷十四:黄连泻心汤处方

    黄连1钱半,生地黄1钱半,知母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大头时疫。心脉实,舌干,或破或肿者。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8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十四《明医指掌》卷五:黄连泻心汤处方

    黄连1钱2分,厚朴1钱(制),干姜8分,甘草5分,人参8分,白芍药8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心下虚痞,按之痛。痞满,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空心热服。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黄连清膈热以消痞,厚朴泻中满以除痞,干姜温胃散寒滞,人参挟元鼓胃气,甘草和中气,半夏燥痰湿,更以生姜温气散寒滞也。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医方简义》卷二:黄连泻心汤处方

    黄连(姜汁炒)1钱,姜半夏1钱5分,酒炒黄芩1钱,干姜8分,人参1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伤寒吐利并作,邪在上者。

    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疡科心得集》卷上:黄连泻心汤处方

    黄连、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

    一切火热壅肿疮疡。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上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川鸡头半两(烧为灰),腻粉1分,龙脑1分。制法上为末。以黄牛胆汁调成膏,以瓷器盛。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拗开口灌之,不拘时候,续以豆淋酒投之。摘录《圣惠》卷十九......
  • 处方香附4两(炒),当归尾1两2钱(炒,用尾),五灵脂1两(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血崩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醋汤调,空心服。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 别名茱萸汤处方甘草2两,人参2两,桂心2两,茱萸1升,生姜1斤,半夏1升。功能主治奔豚病,从卒惊怖忧追得之,气下纵纵,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治杀人。大气上奔胸膈中,诸病发时,迫满短气不得卧,剧荏便悁欲死,腹中冷湿气,肠鸣相逐成结气。用......
  • 《东垣试效方》卷二:奔豚丸处方厚朴(姜制)7钱,黄连(去须,炒)5钱,白茯苓(去皮,另末)2钱,川乌头(炮)半钱,泽泻2钱,苦楝(酒煮)3钱,玄胡1钱半,全蝎1钱,附子(去皮)1钱,巴豆霜4分,菖蒲2钱,独活1钱,丁香半钱,肉桂(去皮)2分......
  • 《金匮要略》卷上:奔豚汤处方甘草 芎藭 当归各6克 半夏12克 黄芩6克 生葛15克 芍药6克 生姜12克 甘李根白皮12克功能主治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用法用量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