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湿多成泄,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赤白痢者,乃湿热所为也。故赤者属热,自小肠而来,白者属湿,从大肠而来。俗云∶赤为热,白为寒,非也。无积不成痢,盖由产母平日不肯忌口,伤于饮食,停滞于中,以致中风虚损,不能调理,宿积发动而为痢也。亦有因子下之时,多食鸡蛋与鸡,致伤脾胃,难以克化,停滞而成痢也。务宜详审斟酌,以施治法,庶不误人。
如果新产之时,饮食过伤者,其症腹中胀痛,里急窘迫,身热口渴,六脉数实,宜下之。用加味小承气汤∶枳实(麦面炒)、浓朴(姜炒)各二钱,大黄(酒炒)二钱五分,炙草一钱,如新产后,未有所伤,其脉其症与上却同者,此宿食为病也,宜消而去之。用枳实汤∶枳实(麦面炒)、木香、炙草各一钱,浓朴(姜炒)二钱,槟榔钱半,生姜三片,水煎服,快利如无新旧食积,下痢赤白,腹痛窘迫,脉沉数者,此虚痢也。宜行气和血为主,用当归芍花汤∶归身、党参、陈皮、白芍(酒炒)、茯苓各一钱,炙草、炮姜、木香各五分,枳壳(如久痢不止者,此气虚血少,肠滑不禁也。用四君子汤加白芍、乌梅、瞿麦、粟壳。
又有产后恶露不下,以致败血渗入大肠而利鲜血者,腹中刺痛,里不急后不重是也。枳壳(面炒)钱半,芥穗(略炒)二钱半,水煎服,神效。
以上痢症,如恐用药错误,用山楂三钱,以陈灶心土拌炒成炭,去土将山楂研末,加红糖、米汤调服,其效如神。或照卷七痢疾门各方斟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