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或口渴、或小便短涩黄而臊者是。用小竹管插入粪门二寸,用猪胆汁加好醋少许,由管内灌入,神效。又前大便虚闭二方亦可用。
又方∶牵牛子为末,用皂荚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或十丸即通。有人体肥肠结,每十日大便一次,闭塞不通,百药不愈,后用此方甚效。不可因牵牛性烈而忽之也。
又方∶芝麻二两,大黄二钱,好茶叶五钱,共研末,温水冲服。
又方∶桃花瓣一大撮,用滚水半碗冲服。鲜者更佳,或取来阴干,以备急用亦可。
又方∶叭哒杏仁、松子仁、火麻子仁、柏子仁各三钱,捣烂,滚水冲,盖片刻,当茶饮。或加甘蔗汁半杯更妙。老年人、或患痈毒大便闭结者,服此最效。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