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喉哦、喉闭、缠喉风,皆曰喉痹。痹者,不仁也。顷刻而起,危急之症,痰在喉中作响,响如打鼾,舌白而不肿,诸书皆称肺绝不救。盖缘误服寒凉之药以致死耳。桂姜汤服后立愈。
桂姜汤∶治喉痹,顷刻而起,毫无别恙者,此虚寒阴火之症。肉桂、炮姜、甘草各五分共归碗内,取滚水冲入,仍将碗顿于滚水内,服药口许,慢慢咽下,立愈。或以生附子切涂白蜜火炙透黑,收贮。临用,取如绿豆大一粒,口衔咽津,亦立刻全愈。此林屋山人虽暑天亦宜用,切勿迟疑自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