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俗名撑耳风,又名腮。用灯火(灯心一根,点油烧之)在大指二指之下,手背微窝处烧知),又方∶皂角二两,生南星二钱,糯米一合,共为末,姜汁调敷,立效。
又方∶轻者用靛花或磨鹿角搽。重者用大黄、白芨、五倍子,共为末,鸡蛋清调搽。
又方∶丝瓜(又名水瓜)烧存性,研末,调水涂之。
又方∶醋调陈锻石敷之。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俗名撑耳风,又名腮。用灯火(灯心一根,点油烧之)在大指二指之下,手背微窝处烧知),又方∶皂角二两,生南星二钱,糯米一合,共为末,姜汁调敷,立效。
又方∶轻者用靛花或磨鹿角搽。重者用大黄、白芨、五倍子,共为末,鸡蛋清调搽。
又方∶丝瓜(又名水瓜)烧存性,研末,调水涂之。
又方∶醋调陈锻石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