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巢氏云∶小儿脏腑有热,渴引水浆,致成泄利,久则血气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如坑,不能平满也。《圣济》用当归散(方见腹痛)地黄丸。(见前)
〔曾〕囟陷者,虚之极也,胃气虚寒则囟陷,慢惊中有之。胃寒脾困吐泻者为虚极,急以金液丹、固真汤(俱慢惊)及诸救元等药治之,外则贴以乌附膏。有后枕陷者,其证尤重,治法以囟陷药同,不效,亦为难疗,此大虚极,百无一活耳。
乌附膏理囟门陷。
绵川乌(生用) 绵附子(生用。各五钱) 雄黄(二钱)
上件为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烂杵,入前药末同煎,空心作成膏,贴陷处。
《圣惠》生干地黄散治小儿脏腑壅热,气血不荣,致囟陷不平者。
生干地黄(二两) 乌鸡骨(一两,酥涂,炙令黄)
上捣,细罗为末,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
又治小儿囟陷方上,取猪牙车骨髓,煎如膏。涂囟上良。
又方以狗头骨炙令黄,捣罗为末。以鸡子清调涂。
又方以天灵盖炙令黄,捣罗为末,以生油调涂。
《千金》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巢氏云∶小儿脏腑有热,渴引水浆,致成泄利,久则血气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如坑,不能平满也。《圣济》用当归散(方见腹痛)地黄丸。(见前)
〔曾〕囟陷者,虚之极也,胃气虚寒则囟陷,慢惊中有之。胃寒脾困吐泻者为虚极,急以金液丹、固真汤(俱慢惊)及诸救元等药治之,外则贴以乌附膏。有后枕陷者,其证尤重,治法以囟陷药同,不效,亦为难疗,此大虚极,百无一活耳。
乌附膏理囟门陷。
绵川乌(生用) 绵附子(生用。各五钱) 雄黄(二钱)
上件为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烂杵,入前药末同煎,空心作成膏,贴陷处。
《圣惠》生干地黄散治小儿脏腑壅热,气血不荣,致囟陷不平者。
生干地黄(二两) 乌鸡骨(一两,酥涂,炙令黄)
上捣,细罗为末,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
又治小儿囟陷方上,取猪牙车骨髓,煎如膏。涂囟上良。
又方以狗头骨炙令黄,捣罗为末。以鸡子清调涂。
又方以天灵盖炙令黄,捣罗为末,以生油调涂。
《千金》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