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经验方》治小儿吐不定。
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炮过,同捣为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七,瘥。
掌中金治小儿吃物吃乳,即吐下水乳,不得饮食。
白豆蔻(十四个) 甘草(一两,半炙半生) 砂仁(十四个)
上为末。逐旋安掌中与他干啖,牙儿,干糁口中亦可。
酿乳法治初生婴儿凡有胎热证,当令乳母服药,不可求效之速,治法当酿乳令儿吃,渐次解之,百无一失,若遽以冷药攻之,必损脾胃,加以呕吐,必成大患。
泽泻(二两半)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一两半)干生地黄(二两) 山茵陈(用叶)甘草(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后捏去旧乳,却服。
〔钱〕叶沫及痰或白绿水,皆胃虚冷。吐稠涎及血,皆肺热。吐水不止者,属心痛胃冷。吐水心痛者,虫痛。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虫痛。面 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丹〕冬月吐蛔,多是胃虚寒而虫作吐,用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二粒。亦可用理中汤去甘草,加乌梅肉、川椒。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经验方》治小儿吐不定。
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炮过,同捣为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七,瘥。
掌中金治小儿吃物吃乳,即吐下水乳,不得饮食。
白豆蔻(十四个) 甘草(一两,半炙半生) 砂仁(十四个)
上为末。逐旋安掌中与他干啖,牙儿,干糁口中亦可。
酿乳法治初生婴儿凡有胎热证,当令乳母服药,不可求效之速,治法当酿乳令儿吃,渐次解之,百无一失,若遽以冷药攻之,必损脾胃,加以呕吐,必成大患。
泽泻(二两半)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一两半)干生地黄(二两) 山茵陈(用叶)甘草(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后捏去旧乳,却服。
〔钱〕叶沫及痰或白绿水,皆胃虚冷。吐稠涎及血,皆肺热。吐水不止者,属心痛胃冷。吐水心痛者,虫痛。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虫痛。面 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丹〕冬月吐蛔,多是胃虚寒而虫作吐,用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二粒。亦可用理中汤去甘草,加乌梅肉、川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