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查古籍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证舌强唇青,聚口撮面,面目黄赤,气息喘急,啼声不出,饮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疗。其或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肠胃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辰砂膏是也。)初生一腊乃免(七日也)。
《千金》云∶小儿初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也,多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龙胆汤也。
龙胆汤方治婴孩小儿胎惊,月内气盛发热,脐风撮口壮热。
龙胆草 钓藤 柴胡(去芦) 黄芩(炒) 桔梗(去芦,炒) 赤芍药(炒)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钱) 蜣螂(二枚,去翅足,炙) 大黄(一分,纸裹煨)
上合研为极细末。用枣去核煎,或加防风去芦、麦门冬去心,以导心热,食前调服。
张涣云∶婴儿胎气挟热,亦因母有邪热传染,或生下洗浴当风,襁褓失度,致令婴儿啼声不出,乳哺艰难,名曰撮口不开,病七日之内尤甚,急风散主之。
急风散方
蛇蜕皮(微炒) 钓藤 干蝎稍(各一分,捣罗为细末) 朱砂(一分,细研、水飞) 好麝香真牛黄(各半钱,并研极细)
上件,都拌匀,再研为细末。每服一字,取竹沥一两,点同乳汁、调下。
辰砂僵蚕散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飞,半钱) 僵蚕(真的,去丝嘴炒,一钱) 蛇蜕皮(炒,一钱) 麝香(研,半钱)
上为极细末。少许,用蜜调敷唇口。
撮风散治小儿撮口。
赤脚蜈蚣(半条,炙) 钓藤(二钱半) 朱砂 直僵蚕(焙) 全蝎稍(各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为末。每服一字,取竹沥调下。竹沥解热极好。
辰砂膏
辰砂(三钱) 硼砂 马牙硝(各一钱五分) 玄明粉(二钱) 全蝎 真珠末(各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为末,和枣同好单包起,自然成膏。每服一字,或一豆许。治诸惊,用金银薄荷汤下,潮热、甘草汤下,月内婴儿用乳汁调敷奶上,令吮下。
脐风锁口方
金头蜈蚣(一个) 蝎稍(五个) 直僵蚕(七个) 瞿麦(半钱)
上为末。每一字,吹入鼻中,啼。则可用薄荷汤调下一字,然后服《千金》龙胆汤、朱银丸。
僵蚕方
直僵蚕(二枚,去嘴,略炒,为末。调敷唇口中。)
甘草方治小儿撮口,取吐。
甘草(一钱)
上,煎服。令吐出痰涎,即以猪乳点入口中,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