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要药分剂》 牡蛎

    味咸。性微寒。无毒。得海气结成。降也。阴也。贝母为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细辛、吴萸。

    【主治】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疗泄诜古【归经】入肝胆肾三经。为软坚利水固肠之品。(肾经血分药)【前论】甄权曰。病虚而多热者。宜同地黄、小草用之。海藏曰。牡蛎软坚。以柴胡引之益精【禁忌】经疏曰。凡病虚而有寒者忌。肾虚无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以上涩剂介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