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味酸。性平。无毒。得阳气而兼木化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本经)〔花〕主冷热痢。(大明)〔东行根皮〕炒用止泻血。及崩带。(时珍)【归经】入肾经。兼入膀胱大肠二经。为固精秘气之品。
【前论】沈存中曰。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当取半黄者捣干末用。若待红熟熬膏。
为快。
【禁忌】经疏曰。泄泻由火热暴注者。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由阴虚火炽而得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去核毛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