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味辛苦。性温。无毒。乌头为使。
【主治】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小儿头疮。痈肿阴。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本经)治诸风疡。肺气胸膈满。催生堕胎。
风秘。
【归经】入肝经。为平散肝风之品。(肝以散为补兼泻肺气)【前论】苏颂曰。古方皆用有刺者。治风明目。最良。
鳌按、向来本草书。蒺藜二种。性味功用皆浑言之。然其所主实迥然各别。今特即本经以下诸说。分划清楚。沙苑蒺藜性温补。今列入补剂中。而不与此相混。
【炮制】雷公曰。凡使。春令刺尽。拣净砂土。蒸半日。晒干。再用酒拌蒸半日。晒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