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西医眼科学》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

    表层巩膜炎为巩膜表面组织的炎症,常发生于赤道前部,即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线之间的区域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通常的发病年龄是20-30岁之间。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

    一、结节性表层巩膜炎(nodular episleritis)

    结节 性表层巩膜炎最常见,以局限性结节 样隆起为特征。结节 直径约2~3毫米,可1~数个,呈暗红色。病变处结膜充血和局限性水肿。其上结膜可自如推动。有疼痛及压痛。病人可有轻度的刺激症状。常合并有轻度虹膜炎。每次发后大约经过4~5周,炎症渐行消退。预后良好,但易复发。就与泡性结膜炎进行鉴别。

    二、周期性表层巩膜炎(periodic episcleritis)

    也称一时性表层巩膜炎(transientepiscleritis)。多发生在妇女月经期。病变部位的巩膜表层与球结膜呈弥漫性充血和水肿,而呈紫红色。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时间短暂,常数小时或数天即愈。复发不限定于一眼或同一部位。一般常发生前巩膜区,无局限性结节 形成。发作时可伴有神经血管性眼脸水肿;偶而可并发瞳孔缩小,睫状肌痉挛与暂时性近视。(图7-1,图7-2)

    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图7-1 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周期性表层巩膜炎

    图7-2 周期性表层巩膜炎

    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局部可用0.5%可的松眼药水或复方新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4次。也可同时结膜下注射强地松龙混悬液0.2毫升或地塞米松2.5毫克。全身可口服消炎痛或皮质类固醇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