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葛洪夫妇与岭南百草文化

    宋春光

    从南越王墓出土的熏炉、药臼、药杵、五色药石、羚羊角等药具药物看来,秦汉以前岭南医药已经开始发端,并与中原医学一脉相承,而以熏香防疫为突出特色。晋葛洪氏,为求丹砂而南下,结庐罗浮山,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医学与百草文化的发展。葛洪之之成就,为岭南百草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医学济世与道教道法自然的精神。岭南地处五岭以南,其所辖范围约当今之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由于岭南地兼山海,海洋气候和内陆气候交汇,气候炎热而湿润;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生长繁育,因而也逐渐形成独特的百草文化。罗浮山百草油承载并且印证了这种独特岭南百草文化。

    从魏晋到南北朝,我国中原地区多次发生战乱,迫使人口大量南迁,中原医药随之带入岭南。岭南医学史上较著名的有:支法存、葛洪、鲍姑、仰道人等。葛洪是晋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家,丹阳句容人。葛洪幼年好学,不但习诵儒家经典,尤好神仙导养,道学得叔祖葛玄弟子郑隐真传。《晋书葛洪传》记载葛洪“赴广州师事南海太守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甚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炼医术。凡所撰著,皆精核是非。”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史上最具规模的南北医药学相互交流事件。时至今日,罗浮山民间善以百草油避秽除瘴,防蚊虫叮咬,仍归誉于葛洪。

    葛洪《肘后备急方》最先记载疟疾特效方。“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汁尽服之”,是现代医药工业制造青蒿甲醚、青蒿琥酯的发端。《肘后备急方》载有l4条以常山为主药的方剂。现知常山所含生物碱的抗疟效价为奎宁的26倍。葛洪《肘后备急方》较早地记载风湿类疾病“脚气病”的流行病学。葛洪《肘后备急方》还最早完整记录了黑膏药的炼制过程,时至今日,罗浮山脚下民众仍能以麻油、黄丹按古法炼制膏药,其所治疾病,也以风湿骨病为主。葛洪的医学成就,为岭南医学打上了道教医学的的浓重特色。

    鲍姑,名潜光,葛洪之妻。父鲍靓喜方术,尚道学。后被征召,出任南海太守。鲍姑与父遂定居广州,并与葛洪结为夫妻。鲍姑受父亲与丈夫的熏陶,乐于学习医术,从医为人治病,尤以艾灸为特长,医名远扬,是我国医史中第一位女针灸家。她的行医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罗浮山等地。地方府、县志均有记载。由于她周游四方、采药行医,济世活人,卓有成效,道教典籍把她列入“仙释”行列,称她为“鲍仙姑”,她所用的红脚艾称为“仙艾”,为她修井、建祠、建庙,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鲍姑的医术也有传人。据《罗浮山志补》有“鲍姑传于黄野人,乃稚川之徒”。这表明葛洪夫妇的道儒思想及其医学成就自有其传人。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陶弘景,便是在幼年即受到葛洪《神仙传》的深刻影响。

    唐代武则天曾派人到罗浮,建平云阁,采药炼丹。历代药民上山采药,经制作加工,就在朱明洞行市买卖,洞天药市由此名传,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述广东四大市,其中“一曰药市,在罗浮山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可见罗浮药市之盛名。也可见岭南百草文化影响波及之广。

    岭南草药资源相当丰富,岭南百草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十分多样,道佛儒均以饮茶著名,著名文人苏东坡一身兼佛、道、儒、医于一身,居游罗浮,也对岭南百草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罗浮山脚下青草药店林立,广州凉茶风靡,乃至今日著名的黄振龙、王老吉,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岭南卑湿之地,发病多疫、温、疟、湿之类,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罗浮山地区,以其独特的天然条件及文化韵味,吸引了道、佛、儒在此修养性命。而道家在关注天地阴阳五行的同时,尤其重视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关注,岭南中医学具有较深厚的道教医学特色,例如:佛、道法式活动中常常需要一种庄严、肃穆芬芳的气氛,而熏香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著名的罗浮山百草油本为道士游方化缘时随身携带兜售,药不二价,货真价实,相传百草油出自道家“张果老”亲传,正是这种道家法式用品到民间医用保健防病用品的写意性记录。

    岭南百草文化受葛洪夫妇影响深远,葛洪擅长辞赋,本文撰《百草玄液赋》以纪其事迹。

    《百草玄液赋》

    东樵倚翠、兰以早秀、菊不迟荣、隐者居游。葛翁遗此灵物兮、国老复发蒙后学。悯山野偏僻之地、瘟毒瘴疟时发。如脚气、流注、疮疡、痈疽。伯辉承师友之命、广讯博采、遂有百草聚炼之玄液。凝芳华而敛幽蕴、避岚瘴而远虫蚁。醒神明以悟道、安身躯以乐生。诸如菊芷桂夷,驱虫解毒之要品、蔓椒红花止痛而活血,不可尽述。此油上奉于天境也,助清韵之无声,兹液解恶,拔三毒于寒泉。又如祛暑涤湿,如在三清之境,开窍醒神如御风而行诸海上。飞云峰下,尤有洗药之余香;冲虚观佐,叹灵油之价昂。翠涧鸟鸣、流泉幽咽。碧油细珠,淡烟风雨,一钵怀中,秘览群芳。

更多中药材
  •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
  •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42岁的男性,他来找我的时候主要表现就是这个,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个胀闷,还有呢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容易生气,心烦,晚上睡觉呢也是特别容易做噩梦。我看了一下他的脉象呢,是弦滑脉,苔是白腻,有齿痕。从上面这些表现呢,中医就给......
  • 它分三种吧,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是克罗恩病,还有一种呢,肠镜经常打出这样的报告的,慢性结肠炎,结肠炎症改变,结肠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肿啊,甚至有一点点渗血了,重的呢可能会有糜烂,这个就是结肠炎在肠镜下的表现。对于患者来讲呢,一般患者......
  •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