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性寒,惟牙宣出血、虚而有火者宜之。
更车中马上噙含数片,亦可生津止渴。
世人见其有参之名,又能生津止渴,作为补益之品,火体庶可,其虚寒者,能免脾胃受伤、纳减便泄乎?
《针灸甲乙经》(公元282 年)晋.皇甫谧(士安)撰。十二卷。论述生理、病理、诊断、经络、俞穴和针灸治疗等方面,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
味苦性寒,惟牙宣出血、虚而有火者宜之。
更车中马上噙含数片,亦可生津止渴。
世人见其有参之名,又能生津止渴,作为补益之品,火体庶可,其虚寒者,能免脾胃受伤、纳减便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