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据《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云云,则桑白皮补肺也。
《别录》则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缝金疮,似桑白皮又泻肺也。岂相背哉?盖《本经》“中”字皆指胃言,胃主肌肉,百脉秉谷气而成,则羸瘦、绝脉,亦系胃病。补虚者补胃之虚,益气者益胃之气。胃以下行为顺,上逆则肺不平,而肺病作。《本经》着治胃之效,而肺之平,不言可喻也。《别录》以经义隐约,故推衍之,其主治皆胃逆陵肺之症,一本一标,词相反,义相成。《肘后方》以之治消渴尿多及产后下血,是宗《本经》为用。钱仲阳泻白散治小儿肺经实热,是宗《别录》为用。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据《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云云,则桑白皮补肺也。
《别录》则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缝金疮,似桑白皮又泻肺也。岂相背哉?盖《本经》“中”字皆指胃言,胃主肌肉,百脉秉谷气而成,则羸瘦、绝脉,亦系胃病。补虚者补胃之虚,益气者益胃之气。胃以下行为顺,上逆则肺不平,而肺病作。《本经》着治胃之效,而肺之平,不言可喻也。《别录》以经义隐约,故推衍之,其主治皆胃逆陵肺之症,一本一标,词相反,义相成。《肘后方》以之治消渴尿多及产后下血,是宗《本经》为用。钱仲阳泻白散治小儿肺经实热,是宗《别录》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