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研经言》 温疫总论

    作者: 未知

    寒与热为定名,温与疫为虚位。伤寒例虽以温兼正气,疫贴时气,其实温者蕴也。疫者役也。苟有蕴蓄在内,而其病如相役使者,不论寒热,皆得称为温疫例,据时称以示别,不必泥看。能知此义,而后百家之言温疫者,可一一以意逆之也。夫温与疫既为虚位,则其为病不一.但因于寒暑,而又有四时不正之气挟之,则为天行温疫,属伤寒;若因于寒暑,而又有山川林谷及天地雾雾之气抑之,则为瘴疫温瘴,亦通称为温疫;因于寒暑,而又有鬼神之气乘之,则为疠疫,亦称温疫,属杂病;苦因于寒暑,而又有饮食之气间之,则发为杂病,如霍乱、疟、疸之类,皆不称为温疫,属杂病。条分缕析,而后温疫诸杂出之论,不至目炫。此温疫数者中,惟鬼神一因与因于寒暑者,言多相混,近世不能分别,须细参《病源》卷十疠疫、瘴气两候及《千金》卷九辟温篇自明。《病源》疠瘴不与温病同篇,而另列为一卷,《千金》以两温分居二篇首尾,岂无意哉?而鬼神之不兼温疫者,自属中恶,与伤寒法无涉。犹瘴不兼温疫,但为之瘴;饮食不兼温疫,但谓之伤饮食而已。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