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渊疽(图缺)
陈实功曰∶渊疽发于胁下。初起不红坚硬,久则破溃有声如婴儿啼状,膏盖无声,去膏仍有。异哉难治,真不能也。(《正宗》)
《心法》∶渊疽生于胁下三寸,忧恚太过,以致肝胆两伤而成。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者险,疮口有似乎儿啼,此属内膜透也,可于阳陵穴(在膝膑骨外廉下一寸陷中,蹲。)灸二七壮,其声即止;将溃未溃,宜坐取之即得,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
(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十六卷。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案》、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渊疽(图缺)
陈实功曰∶渊疽发于胁下。初起不红坚硬,久则破溃有声如婴儿啼状,膏盖无声,去膏仍有。异哉难治,真不能也。(《正宗》)
《心法》∶渊疽生于胁下三寸,忧恚太过,以致肝胆两伤而成。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者险,疮口有似乎儿啼,此属内膜透也,可于阳陵穴(在膝膑骨外廉下一寸陷中,蹲。)灸二七壮,其声即止;将溃未溃,宜坐取之即得,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