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锐毒(图缺)
左名夭疽,右名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陷中。致命之处。
陈实功曰∶夭疽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致病之处。左为夭疽,夭者,妖也,妖变之物,属于肝木。右为锐毒,锐者,利也,锋利之器,属于肺金。二者皆起于积想在心,谋虑不决,以致火旺而又郁,郁而又旺,诚为险恶之候。故形多坚硬,头多隐伏,未溃先黑,未脓先腐,臭秽易生,元气易败。凡得此者,毒多不得外发,后必内攻而死。初起生于隐微,令人多不知觉,及其知觉,毒已入内矣。倘红活高肿,易于脓腐者,无妨。(《正宗》)
汪省之曰∶夭疽锐毒,又名痼发,又名耳后发。(《理例》)
胡公弼曰∶耳后锐毒,乃心肾二经受毒。若不急治,恐热气壅心,毒攻喉下,必致伤命。(《青囊》)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锐毒(图缺)
左名夭疽,右名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陷中。致命之处。
陈实功曰∶夭疽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致病之处。左为夭疽,夭者,妖也,妖变之物,属于肝木。右为锐毒,锐者,利也,锋利之器,属于肺金。二者皆起于积想在心,谋虑不决,以致火旺而又郁,郁而又旺,诚为险恶之候。故形多坚硬,头多隐伏,未溃先黑,未脓先腐,臭秽易生,元气易败。凡得此者,毒多不得外发,后必内攻而死。初起生于隐微,令人多不知觉,及其知觉,毒已入内矣。倘红活高肿,易于脓腐者,无妨。(《正宗》)
汪省之曰∶夭疽锐毒,又名痼发,又名耳后发。(《理例》)
胡公弼曰∶耳后锐毒,乃心肾二经受毒。若不急治,恐热气壅心,毒攻喉下,必致伤命。(《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