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南方草木状∶出交趾,蔓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实如栗,味亦如之,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如肉豆蔻。关涵岭南随笔∶千岁子多子根须,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
味甘平,主和中益胃,利肺,除热止渴,醒酒解暑。
小便闭塞,千岁子十数枚,打碎水煎,清饮下,即通利。
发背恶疮,千岁子不拘多少,捣烂如泥,调涂三次见效。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南方草木状∶出交趾,蔓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实如栗,味亦如之,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如肉豆蔻。关涵岭南随笔∶千岁子多子根须,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
味甘平,主和中益胃,利肺,除热止渴,醒酒解暑。
小便闭塞,千岁子十数枚,打碎水煎,清饮下,即通利。
发背恶疮,千岁子不拘多少,捣烂如泥,调涂三次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