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耳痒,并治耳中有核,或耳屎凝结难取。胡桃肉煨热塞耳内,食顷即通。
耳痒或耳屎结于耳底,火酒滴入,片时即止。
救痒丹(岐天师)
龙骨(一钱) 冰片(三分) 皂角刺(一条,烧灰存性)
先将药研细。用雄鼠胆一枚,水调匀,加人乳再调如浓糊,尽抹入耳孔内,必然痒不可当,必须人执其两手,痒定则自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