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今人有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之表里,病者多喜内消,而医者即用十宣散及败毒饮、流气饮之类。殊不知十宣散虽有参 ,然防风、白芷、浓朴、桔梗皆足以耗气,况不分经络时令,气血多少,而概用之乎?败毒散乃发表之药,果有表证,亦止宜一二服,多则元气反损,其毒愈盛,虽有人参,莫能补也。况非表证而用之乎?流气饮乃耗血之剂,果气结膈满,亦止宜二三服,多则血气愈伤,夫血气凝滞,多由营卫气弱,不能营运,岂可复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诸经气血多寡不同,而流气饮通行十二经,则诸经皆为所损,反为败证,虽有 归,亦难倚仗,若服之过度,则气虚血耗,何以成脓,苟不察其由,而泛投克伐之剂,能无危乎!此三方者,其不可轻用亦明矣。
河间云∶凡疮止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求责其经,不可干扰余经也。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今人有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之表里,病者多喜内消,而医者即用十宣散及败毒饮、流气饮之类。殊不知十宣散虽有参 ,然防风、白芷、浓朴、桔梗皆足以耗气,况不分经络时令,气血多少,而概用之乎?败毒散乃发表之药,果有表证,亦止宜一二服,多则元气反损,其毒愈盛,虽有人参,莫能补也。况非表证而用之乎?流气饮乃耗血之剂,果气结膈满,亦止宜二三服,多则血气愈伤,夫血气凝滞,多由营卫气弱,不能营运,岂可复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诸经气血多寡不同,而流气饮通行十二经,则诸经皆为所损,反为败证,虽有 归,亦难倚仗,若服之过度,则气虚血耗,何以成脓,苟不察其由,而泛投克伐之剂,能无危乎!此三方者,其不可轻用亦明矣。
河间云∶凡疮止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求责其经,不可干扰余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