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李郑生 郭淑云 郭文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国医大师李振华传承工作室

    “执和致平”以达和谐,是中华文化之灵魂,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健康,依赖于机体内部脏腑、气血、阴阳二气之和谐。如外感天地之间风、寒、湿、暑、燥、火六气之太过,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或嗜酒肥甘,饥饱失宜,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机体失去平衡和谐,则疾病自现。中医学治病的主要法则,即是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使阴阳二气恢复平衡、协调,生生之机功能正常,则疾病自愈而不复发。故“执和致平”调理机体阴阳二气,是中医防病、治病之纲。

    中医学治病,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了很多治法,但总不离调和阴阳二气之和平。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此即说明,任何疾病,都是阴阳二气之失调而不和平,察其所在而调其和平,即是治病求其本。如何协调阴阳,以达和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尽平,长有天命。”这说明中医学在治病方面,首先要辨证,判定疾病之阴阳偏盛,病位在表在里,在上在下,然后才能立法。疾病的部位有内外之别,感邪有微甚之不同,性质有寒热之分,临证应谨慎遵循阴阳之道理,选择有利的治疗方法,才能万举万全,使气血和平,保天年而长寿。

    气血是人体生命的主要物质,任何疾病,尽管其病变部位与性质有所不同,但均可导致气血紊乱,促使有关脏器功能失调。脏器功能失调,又可促使气血紊乱。二者恶性循环,将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这段经文,说明疾病和气血之关系,气血条达和平是治愈疾病的主要法则。即查病机时,首先通过辨证,查其所属,是表证,是里证,是实证,是虚证,同时又要察看大气有无风、寒、燥、湿、热之五胜对发生疾病的影响。在治则上使血气疏通,条达通畅,机体功能自可和平,而疾病痊愈。对疾病的原则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这段经文说明了各种疾病导致人体有关脏器失去平和,功能失常的一般正治原则。适事为故,即适可而止,务使人体各种功能平衡、和平,治勿太过与不及,以防留邪为病。须要注意的是,阴阳变化常是异常复杂的变化,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寒热交错,湿热蕴结,一种病多涉及几个脏器的功能失调等。对复杂重病,在调和阴阳的治法上,除《内经》有原则性的论述外,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和创新。

    总之,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之健康,就是阴阳二气在人体脏腑、气血及四肢百骸和谐作用的结果。人体疾病的产生,是内外多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各个部分,阴阳二气失去和谐而造成,而各种治法都是促使人体阴阳二气在体内各个部分恢复和谐,也就是说,“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更多中药材
  • 有人把蛇当宠物养,有人对蛇避之不及,有人把蛇作为滋补美味的食物。蛇的毒性很强,如果被毒蛇咬伤,小则有中毒的症状,大则有生命危险。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中药治疗蛇毒,我国在中药的研究上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不少中药治疗蛇毒的经验。下面就是我们......
  • 尿急,尿频,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每天多次数的拍年不但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而且还会导致出现一些疾病,许多人都想通过中药的方式进行调理,那么太子参能治尿频吗?对许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太子参是石......
  • 你们知道什么是桑叶吗?小时候经常爬到桑树上去摘桑葚吃,现在有些超市里还有的卖呢。但是超市里的吃起来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很多人家会摘桑叶去喂蚕,除了这个我们很难想到桑叶还有其他什么作用了。学医的人都知道桑叶具有药用价值,大家想不想知道有什......
  • 男性不育是我们生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不同男性身体的体质有所差异,多以具体的致病原因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我们临床上认为,夫妻同居两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怀孕,其主要原因又在男士一方的,则被称之为男性生育能力地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的......
  • 硬皮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医学上对于这种病症的成因,目前还不明确,有些说法是因为遗传、环境污染或者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由于这种病症对于病人会造成很严重的心里压力和身体上的折磨,所以在临床治疗上一直非常受到广大患者的关注,中医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