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性温,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木中温气,化火生神,人身之至宝。温气亏损,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木郁血热,火泄金燔者,食之则龈肿鼻衄,非所当服。
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其功生津止渴,悦色益颜,发痘消疮,治肿疔、瘰疬、赘瘤之类。
荔枝核治(疒颓)疝囊肿。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味甘,性温,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木中温气,化火生神,人身之至宝。温气亏损,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木郁血热,火泄金燔者,食之则龈肿鼻衄,非所当服。
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其功生津止渴,悦色益颜,发痘消疮,治肿疔、瘰疬、赘瘤之类。
荔枝核治(疒颓)疝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