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纲目拾遗》 金雀花

    作者: 赵学敏

    一名黄雀花,似六月雪而本高。正二月开花,色黄,根有刺,根入药。花镜∶金雀花枝柯似迎春,叶如槐而有小刺,仲春开黄花,其形尖,旁开两瓣,势如飞雀可爱,其花盐汤焯过,控干入茶供。百草镜∶金雀花生山土中,雨水时开花,色黄而香,形酷似雀,白花者名银雀,最难得,其茎有白点,花后发叶碎小,叶下有软刺,取根入药,去外黑皮及内骨用;别有霞雀花,更不可得。嘉兴府志∶金雀一名飞来凤,盐浸可以点茶。成化四明志∶金雀儿花产奉化。丁末,余馆奉化刘明府署,时明府幼孙患痘不起发,医用金雀花,询其故,云∶此药大能透发痘疮,以其得先春之气,故能解毒攻邪,用花。

    性平,和血去风,入肝、脾二经,亦入乳痈用。百草镜∶跌扑伤损,以金雀花干者研一钱,根治跌打损伤,又治咳嗽,暖筋骨,疗痛风,性能追风活血,兼通血脉,消结毒。

    济世良方∶金雀根捣汁,和酒服,渣罨伤处,治跌打损伤。

更多中医书籍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黄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