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细沙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沙虫草拼音注音Xì Shā Chónɡ Cǎo别名

    庐山香料

    来源

    唇形科白花石蚕Teucrium pernyi Franch.,以入药。

    生境分布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性味

    微甘,温。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解毒。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

    细沙虫草、截叶铁扫帚根各5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细沙虫草拼音注音Xì Shā Chónɡ Cǎo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白花石蚕。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阴湿地带。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厘米。茎方形,被有倒生的密柔毛.叶对生;披针形,长2.5~8.5厘米,宽1~3.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有短细毛,下面有腺点;有短柄。花轮有花2~6朵,集成间断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圆状披针形,有柔毛;萼钟状,唇形,上唇有3齿,中齿最大,卵形,两侧的齿呈三角形,下唇2齿,披针形,外被短柔毛;花冠白色,上唇退化,下唇裂片5;雄蕊4,2强,伸出;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4枚,倒卵形,黑色,上面有白色斑点。花期8~9月。果期10月。

    性味

    辛微甘,温。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解毒。

    复方

    ①治痢疾:细沙虫草、截叶铁扫帚根各五钱。煨水服。

    ②治白斑:细沙虫草、虎掌草根、野棉花根、山苏麻、响铃草各三钱,煨水服;并煨水外洗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细沙虫草拼音注音Xì Shā Chónɡ Cǎo别名

    白花石蚕、野霍香、泡草、香柯柯

    英文名Root of Perny Germander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二齿香科科的根可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bidentatum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湖北、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60-90cm,近无毛。叶具短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边缘具3-4对粗锯齿,两面无毛。假穗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微小,卵状披针形;花锷钟状;喉部内且毛环,二唇形,上唇3齿,中齿极发达,扁圆形,侧齿微小,近圆形,下唇2齿,极靠合,弯缺常不达下唇1-3;花冠白色,筒稍伸出,檐部单唇形,唇片与花冠筒成直角,中裂片特发达,近圆形,最后一对裂片半圆形;雄蕊超出花冠筒1倍;花盘盘状,全缘。小坚果卵圆形,具网状雕纹,合生面为果长1-2。花期7-9月。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二萜类化合物:二齿香科素(bidentatin),6-酮基林石蚕定(6-ketoteuscordin),林石蚕酮(teuscordinon),石蚕甙(teucrin)H2,黄花石蚕素(teuflin)及郝酮甾醇(clerosterol),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1]。

    归经

    归脾;胃经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解毒。主感冒;头痛;鼻塞;痢疾;湿疹;白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刺五加英文名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的干燥、根及......
  •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人参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别名刺参、东北刺人参来源五加科刺人参属植物刺人参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春季采,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补强壮,解热,镇咳,调整血压。用......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实或茎。春、秋割取地上茎,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边、石坡上。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参拼音注音Cì Shēn别名刺仙茅、川参来源川续断科刺参属植物大花刺参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药。秋冬采集,切片晒干或鲜用。除前种外,尚有细叶刺参Morina delavayi Franch......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别名鸟不企、鸡云木、鹰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处始载于《福建师范学院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spin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