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东垣曰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云肾主大便大便难取足少阴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劳逸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浓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然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者治法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结者散之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泻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热之仲景云小便利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约丸润之食伤太阴腹满食不化腹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药泻之大抵津液耗少而燥者以辛润之有物而结者当下之若不究其源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有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引导于下而不能通者遂成不救之证可不慎哉按此只是论结燥言里证也河间所论则兼表里而言之矣犹宜以燥热胜阴相火论诸篇兼看